首页 领袖计划 服务内容 合作内容 新闻资讯 关于我们
攻克●商户信心及业绩提振难/项目新媒体运营难/项目定位难/项目招商难/项目销售难/操盘团队职业化难●六大困局
破解中国养老困局:恩次方养老小镇如何重塑“老有所养”新范式?

 

——从孤独、病痛到死亡焦虑,一场关乎3亿人尊严的养老革命


一、传统养老的“伪命题”:为何90%的项目沦为“地产噱头”?

中国养老产业正陷入一场集体性“错位”: 

- “卖房思维”主导:万科、绿城等房企的养老项目,本质仍是高端住宅+基础医疗配套,价格门槛将90%普通老人拒之门外。 

- 痛点无人触碰:孤独、失能护理、死亡恐惧——这些老人最深的恐惧,被简化为“棋牌室+体检中心”的表面工程。 

- 服务断裂:居家养老缺乏专业护理,机构养老又割裂亲情,产业链上下游各自为政。 

001.webp.jpg

(恩次方赵旭州总裁)


典型案例:“精英养老”局限

尽管某些养老项目以“江南园林+三甲医疗”为卖点,但入住者多为高净值人群,月均费用超万元。其核心问题在于: 

- 忽视普惠性:工薪阶层无法负担,沦为“有钱人的养老度假区”。 

- 社交设计浅薄:社区活动仅限广场舞、书法班,未能破解老人“社会性死亡”困境。 


二、老年人的“三大生死劫”:传统模式为何集体失灵? 

1. 孤独:被遗忘的“精神死刑”

- 数据暴击:中国1.2亿空巢老人,65岁以上丧偶率达38%。许多独居老人“活着像等死”,日均说话不超过10句。 

- 传统方案失效:社区活动中心、老年大学等“形式社交”,无法替代深度情感联结。

 

恩次方破局之道: 

- “代际共生合院”:在淄博项目中,设计4户混龄合院(老人+年轻家庭+护工),通过共享厨房、花园重建“类家庭关系”。 

- 老年社交革命:设立“银发兴趣交易所”,让老人成为价值输出者而非被动接受者。 


2. 病痛:尊严的最后一战

- 残酷现实:中国失能老人超4000万,但专业护理床位缺口达300万张。多数家庭被迫“一人失能,全家拖垮”。 

- 医疗资源错配:社区诊所仅能处理感冒发烧,慢性病管理、急救响应近乎空白。 

002.webp.jpg

(注:恩次方康小镇山东淄博项目签约)

恩次方三级护理体系:

- 一级(健康老人):智能手环监测+AI健康管家,预防优于治疗。 

- 二级(半失能):嵌入式“护理驿站”,提供上门康复、24小时应急响应。 

- 三级(失智失能):专业照护中心引入“荷兰博组客”模式,1名护工服务8名老人,成本降低40%。 


3. 死亡焦虑:被禁忌的终极命题

- 文化疮疤:中国仅0.3%的养老机构提供临终关怀,多数老人被迫在ICU插管中狼狈离世。 

- 市场真空:99%的项目回避“送终服务”,导致“死不起”“死得惨”成为社会之痛。 


恩次方“生命终点学校”创新:

- 生前契约:提前规划殡葬、遗产,减轻子女决策负担。 

- 临终关怀四维体系: 

- 心理:佛道导师、心理医生联合疏导。 

- 生理:疼痛管理+家庭式告别厅,告别“火葬场式流水线”。 

- 身后:让告别有温度。 


三、恩次方模式:不是地产,而是“普惠型养老操作系统”

与传统养老社区相比,恩次方构建了“乡村振兴+普惠养老”的黄金三角模型: 

1. 土地创新:盘活城郊村集体用地(如淄博项目),使成本仅为传统养老地产的1/3。 

2. 成本革命:“3000元养老套餐”:针对退休金3000元以下群体,覆盖食宿+基础护理。 

3. 产业赋能:培训村民成为专业护工,既解决就业又降低人力成本(山西项目护工本地化)。 

003.webp.jpg

(注:图片来自赵旭州总裁的网络课程)


四、未来启示:养老产业需要“人性+效率”的双重革命

恩次方的实践证明: 

- 真痛点才是真市场:与其堆砌硬件,不如直面孤独、病痛、死亡三大刚需。 

- 普惠不等于低端:通过土地创新、服务集约化,能让工薪阶层享受尊严养老。 


政策与产业呼吁:

- 政策端:将村集体土地养老利用纳入乡村振兴规划,放宽护理型机构审批。 

- 资本端:投资智慧护理设备、适老化改造,而非盲目开发“养老豪宅”。

 

结语:养老的本质是“对抗人性的溃败”

当行业还在争论“养老地产是否盈利”时,恩次方已用行动回答:真正的养老产业,必须同时是“社会企业”——既要算经济账,更要算人性账。这或许才是中国3亿老人期待的答案。

  上一篇:构建中国特色康养小镇:恩次方赵旭州总裁破解老龄化社会的养老困局
  下一篇:恩次方普惠型康养社区:破解中国养老困局的创新实践
赵旭州策划工作室(深圳)有限责任公司 © 版权所有
联系电话:18899855199  电子邮箱:f821@f821.com
联系地址: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南路深房广场A座
粤ICP备18102316号

微信扫码关注